一个长评

《长恨歌-太阳菌》 长评

by 一大碗拉面 at 2024-06-12

长恨歌:人生的遗憾周而复始,从不停歇,便如奔流到东的江水,长此不绝。(67章作话)

关于长恨歌,关键词都写在文名上了——遗憾。我很喜欢文中杨树的隐喻,大概出现了五次,每次出现都伴随了人物境遇的变化。将人生的际遇类比树木的繁荣衰败,随四季轮转,有枝繁叶茂的时候就有凋敝萧瑟的时候,没有人能一直在坦途,也不会有人一直在低谷,过分追忆过去的繁盛或者恐惧未到的萧瑟都是不必要的,往之不谏,来者可追,我们只有专注眼前能做到的事,才能尽量减少人生的遗憾。
​正是文中的无数遗憾,推着主角们不断成长。长恨歌的成长线是一大亮点,前期的镜儿有的时候莽到气人,而山君则是一种愚忠的状态。作者将两个主角转变的转折点分别藏在了雪魄、冰魂断掉的时候。楼镜的觉醒源自于:意识到长辈的正邪观与自己并不相同,她在和曹如旭的争端中看到了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所谓的恶人不一定只做恶事,所谓的好人也不是不会做恶事,至于善人恶人,都是别人评价赋予的,至于带了多少主观和私心,有没有隐情呢?没人知道。然而这样的看法注定为长辈心目中的主流是非观所不容,也为镜儿后面被小神仙劝说入了飞花盟埋下伏笔。余惊秋的觉醒是在寺庙,在佛门净地门口大开杀戒,这个反差真的蛮带感的,山君的心路历程在与寺院住持的那段对话将表现得非常清楚了:她发现师父和佛家教给她的良善和逆来顺受并不会解决她的困境,一味的忍受给她带来了什么呢?让她失去了师弟,被信任的人污蔑,让她掉进死人庄生不如死,甚至连见姐姐的最后一面的机会都错过。

​有人读完可能觉得自己像楼镜多一些,莽撞倔强,受不了一点委屈;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像余惊秋多一点,委曲求全,没有自己的主意。但是我的感受是人人皆是楼镜,人人皆是余惊秋。谁没有几次为了争一口气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时候?又有谁没有在长辈面前因为一两句话放弃自己想法的时候?

​长恨歌里非常现实的一个点就是,正道不完全正,邪魔不完全邪,但是作者也没有把正道写成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也没有传达邪教才是法外正义联盟的意思,文中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环境都不尽相同,不同的事情上都有自己的立场,不是简单的黑白两道能划分的。让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关于聂家父女,聂禅是坏人吗?我倾向于他不算,甚至可能是个正直的人,但是他的的确确杀了郎烨,把余惊秋逼到了绝路。对于余惊秋和楼镜来说这个仇是一定要报的,偏偏余惊秋又救过他女儿聂云岚,聂云岚心里一直感念余惊秋的恩情,后面还帮余惊秋拿回宗主之位,站在聂云岚的角度看余惊秋何尝不是欺骗利用了她呢?因果循环,冤冤相报。当时看这段的时候感触真的很深,没有绝对的正义和邪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灰色地带,这才是人类社会。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无穷极也,这才是江湖。

​关于小神仙和韫玉的死,可能会有人觉得小神仙的死过于突然,韫玉的死略显工具,为了虐而虐。小神仙的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第一,最主要目的就是推主线,对镜儿的作用和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第二,从小神仙的角度来说,韶衍大婚对她的打击不可谓不大;第三,其实作者已经铺垫了很多,小神仙的身体很不好,坚持到后面的话怎样结局也是个问题;最后一点,仅仅是我自己的揣测,我觉得小神仙这个人物继续塑造下去要喧宾夺主了。小神仙这个人物身上的遗憾太多了,以至于我后面看到詹三笑这三个字就想哭。至于韫玉的死,可能是和苏樵的恩怨拉扯没有推到高点就释放了,导致最后死在苏樵手里略显仓促,分出一些篇章讲一下先前风来谷里的故事和苏樵出谷之后的经历和一系列心态转变兴许会更好。我的想法是不是韫玉的死过于工具了,而是苏樵的存在略显工具。

​其实通篇看下来,会觉得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以及文章的架构上,长恨歌与见龙有些相像的,而故事背景又和拆迁队同为江湖武侠,长恨歌埋的伏笔相比见龙更加不露声色, 同时对各方武林势力的之间的纠葛的塑造比之拆迁队要更上一层楼。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菌写的打戏很有画面感,甚至很多次让我都想去学绘画,想把脑中想象的那个瞬间具象化。